Monthly Schedule / 月間予定表

2017年 Aug.-Oct.
☑ 8月26~27日 24時間テレビ
☑ 8月29~31日 亀ソロコン@東京国際フォーラムホールA
☑ 9月11~12日 亀ソロコン@大阪グランキューブ
Other
メモ:キコウ2013/10
Johnny's net→

2013年5月8日水曜日

《プラチナデータ》原作との相違点まとめ


為了尋求一些無解的真相,我想踩雷行動是有必要的...
雖然還是沒勤奮到嗑完整本書,但掃完約20幾篇日飯感想、比對完原著和電影相異點後,一些盲點的確突破了,卻也認真覺得上個月底包場看完的到底是哪部片來著!搞得寫完這一篇的我也差不多分裂出另一個人格來了...|||
以下為原著雷概述整理,若是察覺有誤歡迎補充,請慎入。


以下將提到的五大項改編要點,幾乎是把一大半的精髓都抹去了,尤其是少了スズラン這個關鍵一些環節都顯得不知所云!連我這種路人看完都一臉窘了,這也難怪原著書迷很不滿被改得如此四不像!
不過就原著故事如此複雜的程度,我想兩個小時左右的片長,要將這些內容交代得清楚也不容易就是了...
(有日飯覺得就這個情節複雜度而言拍成一部劇或許會較為明瞭,但我想就其題材、成本和規模等評估還是精簡為電影會來得更為適切、也符合效益。)


以下整理歸納了5個大幅度改編的設定,由我主觀認定的影響程度由小至大作排序


★電影中的プラチナデータ是全體國民的DNA搜查系統
書中的プラチナデータ適用對象僅為政治家等權力者,而電影中因為將其擴大為針對全體國民的DNA管理搜查系統,才衍生了所謂的『真のプラチナデータ』。因設定上的變動,プラチナデータ這個名詞自然也是一開始就出現了(還是從主角口中說出),不像書中是後來才知道プラチナデータ為何物。
另外,監視器搜查系統也不像電影中甚至和DNA搜查系統結合如此強大。

無論是將DNA搜查系統適用對象擴大為全體國民,或者監視器搜查系統和DNA搜查系統完美結合、成為如神一般地強大的系統,為了增添設定和特效呈現上的震撼度,就電影改編立場來看是有必要的,而且若非單純就權力者的極密資料管理,強化取締罪犯的走向劇情發展起來也會比較有張力。
我想最大的壞處就是如此以來勢必一開始就會知道プラチナデータ為何物吧!而且不少原著飯對於還是讓二宮和也自己提及感到莫名其妙www
和當初專訪時編劇表示「一般來說由主角自己重申片名想必會觀眾卻步,好比湯姆克魯斯的『這是不可能的任務!』一樣,但我覺得就是因為由二宮くん來說,才能達到超乎預期的效果!」之類的發言預期效果完全相反!(爆)這一套大概只有迷妹買帳吧www←雖說我很努力憋笑


★電影中水上教授是一名像母親般存在的女性
書中的水上教授是男性,還是個連續強姦殺人犯。神楽龍平和水上教授對峙時浅間刑事也在一起,和神楽龍平有打鬥畫面,冷酷的水上教授只有殘酷的情感、沒有些許哀傷。犯案動機和電影一樣是因為蓼科兄妹和白鳥里莎太接近プラチナデータ的真相,而目的是欲打造改變世界、操縱人心的東西(?)
電影中的水上教授則是女性,對身為其病患的神楽和蓼科兄妹相當關切信任,像母親一般的存在。對峙場景只有神楽龍平和水上教授,其目的是想藉由天才和天才的DNA打造出完美人種。

將水上教授改為女性我想就是差別在變態度相較之下差很多這樣www
不然犯案目的稍弱之餘,走火入魔般對遺傳超執著的母親模式(?)的變態感由女性來表現也很合適就是了!(不過胎兒合成圖還真讓我有點不蘇胡)
且正因為是像母親般存在的女性,最後期望リュウ最後呼喊她一次母親時,多了一些不勝唏噓的惆悵感,這一點倒是比起完全病態的男性令人抗拒來得好一些!



★電影中父親自殺的原因是因為神楽
電影中神楽對著仿造品無心的一句「(父親至今的作品之中)應該最喜歡的就是這個了」打擊到了父親,進而促使父親自殺;而書中則是父親自己誤將仿造品認定為自己的作品。
另外,神楽在逃亡中和陶藝家們相遇,因其領悟リュウ所畫的手即為父親的手的橋段在電影中完全被刪去,僅直接留下「リュウ畫的是父親的手」這個結論。 

電影為了加速結論浮出和讓另一人格的誘發顯得多一些說服力,因此將自殺原因矛頭指向神楽龍平確實無可厚非,但我個人不是很喜歡這種施加於神楽龍平的罪惡感就是了…
何況就原著設定而言,リュウ並非因反現實而存在,這樣的欲加之罪反而突兀;反觀無爭的リュウ最後百般掙扎將僅存於心中美好的スズラン殺害的犯人射殺,不僅較符合情理,更多了無奈和哀戚。
而完全刪去了和陶藝家相遇的橋段,必然導致最後神楽龍平不會淡出塵世、成為陶藝家。書和電影的結尾雖然都留下了些許遺憾,後者甚至給觀眾更多想像空間,但較不重視呼應這部份情感層面的電影我認為可惜的成分又多一點!


★電影中主人格是リュウ
原著一樣和電影完全相反──主人格是神楽龍平、後發人格是リュウ,最後消失的人格也是リュウ。
另外,和電影中水上教授以催眠法改變神楽人格的手法不同,書中水上教授發明了一種像是菸的反轉劑,只要吸食後就會轉換人格。

電影將リュウ改為主人格雖然比較能達到反轉驚奇的效果,但似乎比較喜歡神楽龍平是主人格的設定。
除了因為我私心就是比較喜歡神楽龍平以外(←喂),通常後發人格似乎都比較扭曲、偏離常軌,印象中像リュウ這樣善良無害的後發人格在雙重人格的題材上似乎比較少見?所以還算喜歡這種新鮮感吧!
不過最主要還是下一項改編要點,讓我覺得リュウ消失比較好…


★電影中不存在名為スズラン的女子
就原著而言,スズラン就是リュウ畫中的人物、和リュウ一直待在畫室中的謎樣少女,而神楽龍平逃亡途中スズラン也會出現,並且得知スズラン是リュウ的戀人。在故事的最後才會發現,基本上スズラン的原型就是早樹,但她是存在於リュウ心中的幻影,因此「美化的早樹」臉上沒有胎記。
電影設定上,スズラン直接被早樹取代,所以早樹就成了リュウ的戀人。

難怪看神楽龍平/リュウ和早樹的記憶片段時頭上偶爾都會出現問號,這下瞬間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劇組能大膽刪去スズラン的原因,無非是因為對リュウ而言早樹確實就是スズラン吧!
(書中是少女向神楽龍平提到自己叫スズラン的,リュウ並不知道スズラン這名字。)

電影設定上雖然讓早樹直接取代スズラン,但後來想想…如果真要凹的話,スズラン搞不好也算是隱約有出現?因為說到底她還是個關鍵角色,所以劇組將她曖昧地結合在早樹身上、營造了一種殘存的錯覺,只是因為那是神楽龍平/リュウ看得到幻影而已,索性也不加以實體化了?
關於『電影中スズラン其實存在、リュウ看得到她』的這個論點,某位有同感的日飯的看法是:
電影中的早樹是短髮、稍微厚重的鮑伯頭的模樣,但リュウ在敘述記憶裡那個在廣場不停寫數學公式的早樹時,提到了早樹臉上沒有胎記,不僅和畫上有著中長直髮的少女不同,畫面呈現的早樹臉上卻還是有胎記,兩者明顯不符,所以リュウ確實存在一個只有他眼中看得到的世界。
所以我想這部分就是劇組不夠狡猾吧!不該曖昧地拍出『某個角度看起來好像沒胎記的早樹』呼巄大家(畢竟這還得悟性夠高才能意識到),多少讓『完全沒有胎記的早樹』出現一下,或許就比較能平撫原著飯沒有スズラン戲份的怨念了www


然而大致看了一些原著讀後感後,個人還是希望能保留スズラン的部份、著重於兩人情感層面的描述…
對被重度精神疾病所困、日復一日被機器環繞早樹來說,畫室裡的リュウ就是她唯一的寄託慰藉;リュウ更不用說了,世人無法觸及的後發人格リュウ,甚至不被主人格的神楽龍平所認同,他所見的超脫現實般存在的純粹無暇的早樹,彷彿就是自己──他們相知相惜、撫拭彼此的傷痛,兩人之間的情感如此真切。
因此呼應前一項立場,我認為按照書中的安排,最後讓リュウ和スズラン因其所遭遇到的情境相繼逝去才是最好的!畢竟沒有リュウ就不會有スズラン、他們就像生命共同體般的存在,儘管留下缺憾,但它卻是美麗的。

不過如此一來水原希子戲份變多我也有些困擾就是了www←顛顛倒倒煩不煩啊你


其他更改比較明顯的小設定尚有以下:

・書中水上教授發明名為「電トリ」的設備並未出現
・書中神楽龍平是在進餐中以手機讀取接收到的資料才知道自己被鎖定為嫌犯
・書中神楽龍平逃亡時間更長,尚有列車和腳踏車等工具代步
・電影中神楽龍平和浅間刑事的追捕畫面變多
・書中浅間刑事在蓼科兄妹的VIP ROOM開啟モーグル,電影則改為在研究所
・電影中志賀所長的立場低落,最後還被脅迫將プラチナデータ的真相接發給媒體
・書中的蓼科早樹其實肉肉的
・電影中白鳥里莎一開始就出現,且在美國是CIA搜查員而非研究DNA犯罪側寫研究者
     ……, etc.
【神楽龍平part】
・原著髮型為黑長髮,電影髮型為茶短髮
・電影中有戴眼鏡
・電影中沒有戴銀戒指
・稱呼浅間的方式原著主要是おたく、おたくら,偶爾是あなた,而電影皆為あなた
          

所以說原著飯要想無負擔看完本片的話,就把它當作另一部同人作品會來的輕鬆許多!←儘管真的不容易www
而迷妹、路人的想搞懂這部作品的路徑就是『電影→原著→電影』吧?!這樣看怎麼想對身心都比較好(?)啊!
(雖說上映短短幾天就看了4、5次的大有人在...除了無法克制想看特大號帥ニノ這個理由以外,不太懂怎麼可以看這麼多次就是了!(毆))

※備註:有興趣再研究更多設定差異的話,可以參考這篇附上原著頁數的整理。

說到底會多生這一篇根本就是「早樹には、痣なんてなかったよ…」這句太令人困擾了!
向有耐心、有包容力看完兩篇落落長廢話的強者獻上深深敬意www,以上。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